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好處與特性,對於程式開發者們來說大多都相當了解。但是程式員通常影響不了最上層的老闆的觀念,在這裡就想談談硬體開發公司,在取用開放原始碼時,應當避免的三項錯誤觀念:

1.用了以後沒被抓到就不遵守規則

由於開源碼軟體在使用者端的限制較少,但是其實對於開發端來說,仍舊是一種版權授權規定。並且對於開源碼授權的訂定,大多都經過法律人士檢視過,所以通常都具有相當的法律效應基礎。例如GPLv2以後的授權,都經過自由軟體法律中心的檢閱及訂定。

所以業主在取用開源碼時,不應該心存僥倖違法開源碼授權的相關規定。過去的案例當中,有些業者甚至連BSD、MIT這種取用後開放授權限制最少、僅需要標註是來自何處的規定都無法遵守,實在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尊重對於開源碼軟體的開放授權規定,事實上也是一種降低風險成本的觀念。否則等到開源碼相關的法律單位發現,送上法院之後,不但要付出訴訟的成本,也將公司名聲也給賠上了。

2.附上去使用者不喜歡自己會想辦法
過去大約在Windows的某一個版本轉換時期,因為附搭Windows的成本提高,導致許多PC廠商會將自己的桌機附上Linux或是FreeDOS軟體。但是對於後續的客服支援卻相當稀少,比如:如何操作/安裝/移除該Linux/FreeDOS的資訊等等,在出貨資訊當中都相當欠缺。

像這樣的觀念不負責任作法,雖然以PC來說也很少附上詳盡的WINDOWS說明,但是通常產品官方網站多少還是會有相關的資源以提供使用者作障礙排除的動作。然而附上自由軟體時的資訊卻更是少得可憐,這種狀況雖然很清楚廠商只是為了降低成本做出的手段,但也是將自己的品牌信譽賠上的一種錯誤作法,損己而不利人。

3.拿來使用不用錢,找現成的用就好
開放原始碼最大的節省成本處,應該是擁有完全開放的資源、不用從頭開發、以及可以針對自己的需要做修改。至於免費的部分,其實應該是開源碼當中重要性最低的,因為是附帶在自由取用大框架當中的一部分。所以硬體商取用開放原始碼,其實還是必須像過去開發自己的產品一樣投入資源,只是節省了一部分的成本和時間。

而且開放原始碼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吸引到外部開發者前來協助改善自家程式。但是這個前提是開放原始碼專案必須要長期投入,使其是一個有存活度的專案。像過去台灣有些不錯的開源碼軟體的採用經驗,但是卻因為缺乏延續性,導致產品出現斷層。例如:華碩EeePC使用的EeeOS,在小筆電上率先使用了一個簡易介面的Linux系統,是相當不錯的做法。可惜該OS是和Xandros購買的訂製版系統,自己並沒有投入後續的開發和維護並使用,因此也錯過了一個機會。

另外企業投入開源碼的部分,其實還是要有長期投資的眼光及準備。像大眾電腦曾經和OpenMoko合作的自由軟體手機,也是一個很可惜的案例。雖然Android後來的崛起導致OpenMoko的沒落,但是在Google買下Moto之後,市場上一直在尋求一個可以自行掌控的第三方移動裝置系統。如果當初大眾電腦有持續將OpenMoko發展下去,並且將其自身轉型為平台和硬體整合的獨立販售方(類似聯發科的MTK模式),相信也是能有獲利發展的空間。

像HP最近將WebOS改為開放原始碼,也是一種將自身資源釋出並延續開源碼生命的一種操作方式。開源碼的使用,其優點是在於共享以及產生社群回饋的生態環境。這些都是需要長期持續的操作才能體現。希望藉由上述三個錯誤觀念糾正的提出,能夠讓一些採用開源碼的硬體開發業主能夠避免誤入此途,也能夠希望看到國內業者能夠有成立一個成功的開源碼專案的情形。


(本文同步刊登於 Linuxpilot 11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